大江南北
【点睛】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都市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
生活中总有很多美好会不期而遇。
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都市生活,我们偶尔会感觉到疲惫,总感觉到身体沉沉的,仿佛被什么束缚着。特别是阅过春之百花荡过夏之凉风,步入冷冷清秋之时,一种感喟“无边落木萧萧下”之季节悲悯总会时不时涌上心头。
因为,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邂逅苏州平望,邂逅古运河边的安德桥,就让我悦纳了一份久违的闲逸与欢喜。但这份闲逸与欢喜不是说有就有,而是要用你的眼睛、你的心及些许“融入”,方可体会。
安德桥,读它就像读平望。史料记载显示,安德桥乃唐大历年间(766-779)始建,南宋庆元三年(1197)重建,明清两代多次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再建。当年,唐颜真卿任湖州剌史时曾游平望,作《登平望桥下作》五言诗,其中有“望极与天平”之句。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过平望》诗云:“乱港交穿市,高桥过得桅”。
历史的久远与古文人的吟诵,无疑已给安德桥涂抹上厚重的色彩。而当地民间传说大清乾隆下江南之时,因此处为必经之地,或曾停驻于此登桥远眺。有其《平望》一诗为证,乾隆以特别亲切的口吻写道:“楼台远近称吴望,老幼扶携渐越音。泽满鱼虾船作市,地多桑柘树成阴。”
那或许是烟花三月“泽满鱼虾船作市”之时风流皇帝有感而发吧。而此际于深秋之时登桥远眺,但见莺脰湖距离不过千米,“秋水共长天一色”美景自在眼中。
伴随凉凉秋风,莺脰湖像碎了一水的银箔,波光粼粼,美丽至极。近处,是名震中外的小九华寺,山门浩然,浮屠庄严,禅院深深,梵音袅袅。再近处,古巷条条,水陆皆通,檐瓦相语,君侬我浓。昔日商贾云集千樯过往之地今已幻化仿佛不被世人轻扰的世外桃源。如于蚣蝮(bāxià,安德桥下之石雕,为龙之六子。作者注)相望龙马之处登上一小小乌篷,荡漾在清澈的古京杭大运河之上,何当不会涌上“遥想乾隆下江南,烟花三月粉黛香。惜得雨荷归平望,夫子何需羡帝王。”之感慨来……
当然,此情只是作为一个无意于深秋之际跌进江南水乡所悦纳的一份闲逸与欢喜。在安德桥上站久了,还可以信步到群乐茶馆闲坐,去初见书屋发呆……这里,没有酒吧,没有喧嚣。
“桥上代代归人已逝,都成了过客,只有安德桥,背着一身历史的肃穆,仍记录着饱含生命力的故事。”《风物中国志》平望篇对安德桥有如此叙述。
工业革命在给人民带来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平望还能使原乡并未失去不可缺少的自然环境和记忆留存,安德桥与古运河,这应该也是其中的欢喜之一吧。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都市人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乡村情怀和乡愁情结。他们曾经离开原乡,他们现在想回原乡。
给一个假期,逃离原本的生活,日子可以再慢一些,让一场旅行,翻开新的一页。无论他乡原乡,你想要的,或许全在里面。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