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景德镇马蹄窑遗址
景德镇镇窑外景
江西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其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驰名中外。其实,景德镇生产名瓷与景德镇陶瓷窑炉密不可分,如果没有窑炉,就烧不出享誉世界的瓷器。景德镇曾经出现过多种多样的窑炉,以龙窑、马蹄窑、葫芦窑、镇窑等四种陶瓷窑炉为主要代表,贯穿于景德镇制瓷的整个历史,可以说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在相当意义上是陶瓷窑炉发展的历史。
景德镇龙窑
龙窑起源于晚唐,既是景德镇早期窑炉,也是五代和宋代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之一。龙窑多建筑于坡地上,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自上,如龙似蛇。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2013年,国家考古研究人员在对景德镇陶瓷考古发掘中,清理出一座长达78.8米的龙窑遗迹,这是景德镇发现的保存最长的唐代陶瓷龙窑遗迹。
景德镇马蹄窑
马蹄窑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其形状方中带圆,下部大,上部小,因形如马蹄而得名。在元代兴盛于景德镇,不但是元代主要烧制瓷器的窑炉,而且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有灵活求变、适应市场的优点。马蹄窑遗址位于湖田村乌鱼岭的西北侧,保存较完好。长2.95米,宽2.5-2.7米,坡度12.5度,有烟道6个,后烟室1个。1980年,景德镇在湖田窑遗址发掘出了明代的马蹄窑,该窑可烧瓷碗2000只左右。该窑叠压于明初窑的地层之上,底基上的出土器物大都为素面白釉高足杯,少量为青花松竹梅弧壁碗残器。后来因窑炉较小,加之制瓷技术的进步而消亡。
景德镇葫芦窑
葫芦窑为景德镇葫芦形柴烧瓷窑的简称,古人说其“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是瓷都景德镇制瓷业从元末开始,历经整个明代,乃至清初所使用的一种柴烧瓷窑。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对景德镇的葫芦窑有专门的文字记载,并配有插图。明代葫芦窑兼备了龙窑和马蹄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葫芦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朝初期出现了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
景德镇镇窑
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基本囊括主要类型窑炉优点的新型窑炉——镇窑(也称蛋窑),是集前代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的优点发展而来的。景德镇镇窑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窑场占地约800平方米,窑炉长18米,体积近300立方米,是全世界遗存的唯一一座传统的大型蛋型柴窑,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陶瓷。镇窑一座柴窑一根烟囱,适宜快烧快冷,以松柴为燃料,火焰清净,不含硫,对瓷器呈色有利,特别是对含铁量较高的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配料及钙釉或灰釉烧还原焰最为有利。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