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薪火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明薪火  >  文明薪火
百般仪态 万种情怀——长子法兴寺菩萨像彩塑之美
发布时间:2021-09-24     作者:   来源: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分享到:

image.png

在长子县东南20公里处,有一座海拔1160米的慈林山。山上有一座名扬华夏的法兴寺。法兴寺始建于后魏神鼎(后凉吕隆的年号)元年(公元401年)。据说,当年有一高僧云游至慈林山,十分欣赏这里的风光,便在山上修了这座慈林寺。伴随禅宗的兴起与佛教造像世俗化、民族化的倾向,法兴寺宋塑菩萨在外形上仍沿袭唐塑形制,但精神内核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艺术是生活的投影,这种状态也影响到法兴寺十二大宋塑菩萨像的创作。作者充分利用宋塑手法之长,于大处求佛性统一,于小处显人性差异,面部初看似无差别,一样的妙相庄严,不露声色。但细观嘴角和眉目之间,早已是百般仪态尽展万种情怀。

化儒入佛

如果说敦煌盛唐菩萨让人联想到正在享受“幸福时光”的杨贵妃,那么西次间南起第三尊菩萨像,则不禁让我想起了“从容论道”的李清照。虽说这尊菩萨造像健康丰满的大唐余韵犹存,但宁静、雅致的北宋文人情调已然渗入到了艺术形象的心灵深处,北宋文人对佛禅意趣的深刻领会,都浑然无迹地融汇进了这件作品中。

image.png

法兴寺圆觉殿宋塑十二大菩萨头像之二(东次间南起第二尊)

菩萨云形发饰束髻,内穿衬衣,上披云肩,胸饰璎珞,外覆天衣,下着腰巾、长裙。右手上扬,左手抚膝,作与人交谈状。右腿上盘,左腿斜垂,半跏趺坐于海棠须弥座莲台之上。此像位于西墙五像正中主位,衣饰相对繁缛齐整,华装照人。

菩萨侧首平视,目光从容自信,神气内敛,清秀的面庞,挺拔的鼻梁,微抿欲语的薄唇,给人锦心秀口,含兰吐芳的艺术遐思。外扬的右手,掌挥指错;轻抚的左手,妥贴自然,一位举止优雅,谈吐不俗,气质高华,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通过上述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

就表现技法而言,作品在处理繁与简、粗与细,整体与局部等关系上也极为老道熟练。上身服饰层次的繁复细密与下身裙摆体面的整洁洗练,面部、手足以及胸饰的细腻精微和下裙衣纹的浑厚绵实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横平竖直的方正基调,再加上宽大厚实的裙裾,下部遂生粗犷之象,然作者却予横竖结点处露出几个圆润细腻、嫩如蓓蕾的足趾,以整体之粗显局部之细,有相得益彰之妙趣。

image.png

法兴寺圆觉殿宋塑十二大菩萨造像局部(东次间南起第一、二、三、四尊)

守静持敬

西次间南起第四尊菩萨像是十二大菩萨像中惟一完好的保存了宋塑所有原物的造像,弥足珍贵。

菩萨云髻后卷,面容俊秀,手掌丰满细腻,手指绵软圆润。双手合什,倚坐于方形须弥座莲台之上,偏袒右胸,内着僧祗支,胸饰璎珞,外披帔帛,下着腰巾,长裙,跣足踏莲。

潜心细品,宽大的帔帛,包裹着上身,虽遮掩了人体优美的曲线,但挺括的衣纹垂线,却营造出幽闲典雅的静穆之美。端正的坐姿,合十的双手,呈现出认真投入、恭敬聆听的情态。纯净虔诚的面容里流露出对佛法微妙的感悟,仿佛正沉浸在无以言喻的法音中。体现了宋人“正心诚意”和“宁静持敬”的人生态度。站在她们的面前,举目凝视,心境也渐渐变得和她们一样纯净虔诚起来。

德悦于容

元代释圆至《牧潜集》中说:“态见容者,塑之工也;德见于态者,塑之难也,人、鬼以态,菩萨以德……菩萨则不然,慈眼视物,无可畏之色,以耸视瞻,其姣非婉,其觍非愿……其慈若喜,其寂若悦。德悦于容,溢于态,动于神。”将很抽象的“德”用赏心“悦”目的形式表现在很具象的彩塑之“容”上, “塑匠人冯宗本”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大家。今以西次间南起第五尊像为例释析之。

image.png

法兴寺雪景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络腋,肩搭天衣,胸饰璎珞,右腿盘曲,半跏趺坐于八角形须弥座莲台之上,左腿翘起,踏于莲台之上,右手抚膝,左臂曲肘支于膝上,作俯视冥思状。

丰润细滑的肌肤,优美流畅的人体曲线,依然风姿绰约,楚楚动人,在给瞻仰者视觉愉悦的同时,更多的却是作者对“德悦于容”的表达,对“上求菩提,下化有情”的大乘菩萨的礼赞与歌颂。

开放而不失含蓄的服饰风流蕴藉,优雅得体;绵软顺畅的衣纹展现出丝绸舒适的特性,高贵的品质。盘腿翘膝,支肘抬臂的悠闲仪态,呈现出菩萨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心态。左手覆掌,横托腮前,支颐沉思的神态,虔静安详,显示出对佛法会心的领悟。似开还闭、悲悯沉着的眼神,澄净睿智。总之,整个造型生动地表达出一位以“不执一物”的无私心态来“普度众生”的崇高艺术形象。

此像在搬迁前损毁严重。2002年予以修复,这也是圆觉殿此次重修七像中最契合原塑原意、修复最为成功的一尊。


(本文摘自《山西画报》2021年第1期。)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