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陪葬坑(二):丽山园选址
发布时间:2021-09-14     作者:   来源: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这是最早关于骊山工程的文字记录。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四月又提到“复土骊山,骊山事大毕”,秦始皇帝陵园的建设周期似乎将近40年。但陵园内外文物遗存的时代特征变化并不明显,真实情况可能是自李斯担任帝国丞相之后才开始,建设时间短促。《水经注校证·渭水》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zhǒng]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周礼·春官·冢人》载,“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为之图,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凡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士居后,各以其族。”郑玄为之注曰:“先王造茔[yíng]者,昭居左,穆居右,夹处东西。”这阐述了上古以来天子诸侯墓葬选址的原则。战国时,各诸侯称王,也参照周礼之制,墓葬选址也尽量考虑在高亢之地,远离水源,根据地理情况预先做出规划。

1977年,河北战国中山王陵出土了“兆域图铜版”,证明古代大型陵墓规划建设的事实和原则。在铜版上还附加有文字,标注了关于修建墓地及埋葬丘封等各项具体标准,并特别申明如果按原定标准修建遇到问题时,可以从扩大方面考虑。毕竟任何一项工程规划理想总是好的,但未必能完全实现,会遇到不同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调整原则是宁大勿小。

陵随都移。咸阳为都期间,秦王公陵园有两组:城西北的咸阳原上一组,已经发现了3座,可称为西陵;城东南的骊山脚下两组,一芷阳,一丽山,可合称为东陵。从昭襄王时代开始,秦国的王陵区已从咸阳西陵区移至咸阳东的芷阳。葬于芷阳的昭襄王上辈有宣太后,平辈有唐太后,子辈可能有悼太子,孙辈有庄襄王及其夫人帝太后。

由张海云、孙铁山所著《对秦东陵有关问题的几点看法》指出,陵园排位的昭穆关系是先王之葬居中,子、孙以昭穆并列左右,然而悼武王与昭襄王同属惠文王之子,乃为昆仲,不能并列昭穆,因此他才把陵址选在芷阳,其后又以他为祖位,子孙以昭穆葬之左右。

始皇是昭襄王的曾孙,应该追随近祖埋葬在芷阳。因此从总体上说,秦始皇陵园虽然独立为陵,但还是属于东陵区大地理概念。

始皇死后,按照昭襄王为中心的芷阳陵区的规制,只能葬在以昭王墓园为中心的昭位,这个位置应该居于二、三号陵园的北侧。但是北侧的空间十分有限,只能向东移动至骊山脚下。然而这个选址的地质条件并不好。主体分布范围无论从地貌开阔程度及黄土厚度,还是从交通便捷与否等方面看,这里并不合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对帝王陵墓选址的要求。

image.png

秦始皇帝陵园遗址分布及河道、台塬的关系

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是该时期人们丧葬观念最直接的反映,“古之人有藏于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hú]之,深则及于水泉。故凡葬必于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

已经发现的秦国陵区无不符合这种选址要求,春秋早期的西山陵区、凤翔陵区以及东陵,它们所处的位置黄土深厚,地下水位较低,秦始皇帝陵区就不具备这一要求。


(来源: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西安文化遗产辑录》,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