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文艺的青岛,浪漫的青岛。
01
有一种美好,叫八月的青岛。
青岛,静卧在山海之间。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的城市,红瓦绿树是它的标志。
一切,都在八月变得更加明亮。
有一种美好,叫八月的青岛。
胶州湾的海浪,栈桥的黄昏,大学路旁的故居,酣畅淋漓的青啤…这座城,它兼有北方的大气,与海滨的惬意。
一切,都在八月变得更加热闹。
有一种美好,叫八月的青岛。
站在山上俯瞰整座城市,成片的树好像一片汪洋的绿海。漂亮的环海公路,碧海蓝天治愈一切。到栈桥喂海鸥,看帆船驶过。
一切,都在八月变得更加浪漫。
在环绕崂山长达百公里的海岸线上,青岛人傍海而居,着实让人羡慕。
日日在海边漫步,用双脚丈量海岸线,听海浪,望礁石,看晚霞,风从海上吹过来。
“青山、碧海、红瓦、绿树”,青岛四季皆宜。
但偏偏风流名士们独爱夏季的清凉青岛。
曾有12位作家相聚青岛,一同出版《避暑录话》。
所以,八月去青岛最好。(今年不行,咱们明年再去)
02
青岛的夏天,凉爽宜人,海风飒飒。
清晨海边看日出,傍晚信号山看日落。
但最难忘的青岛记忆,一定跟啤酒有关。
青岛啤酒,是这座城的文化符号。
在青岛,没有什么是一桶扎啤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桶解决不了,那再来一桶。
提上一袋子青岛散啤,更是外地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再配上辣炒蛤蜊,就是青岛人日日过不腻的好时光。
| 图片来源见水印
当然也少不了那些角落里隐藏的小酒馆、啤酒屋,那里有烟火气,也有江湖气。
于是青岛酝酿出了一个国际啤酒节,轰轰烈烈,盛大热闹,亚洲最大。
与捷克啤酒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日本札幌啤酒节一同并列为全球四大啤酒节。
除了喝啤酒,还要去吃一次野馄饨。
于记纱布袋馄饨上过《人生一串》,还有微波炉烧烤也是特色,来上一杯崂山牌汽水,再加上几顿海鲜。
关于青岛的舌尖故事,就这么被铭记,简单却长久。
| 图片来源见水印
03
在北方可游可逛的城市,首先想到的就是青岛和哈尔滨。
极富特色的建筑在这两座城内比比皆是,将斑驳而沧桑的近代史娓娓道来。
但青岛可能更胜在有海有山,气候舒适。
即使只说海,青岛的海也似乎跟别的知名海滨城市不尽相同。
青岛的海,更接地气一点,充满生活的味道。
关于青岛,总是有很多动人的句子。
就像青岛人在文章中写的那样:
“故乡是青岛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每次走下高铁,呼吸着岛城熟悉的潮湿空气,能清楚地感知到自己那根长期紧绷的神经一下子变得柔软,重新生出一种踏实的生活感。
这里既有坐马扎喝啤酒的路边烧烤摊,充满大海味道的菜市场,深夜出没的野馄饨,能看粉色晚霞下的教堂的西餐厅,这些看似气质完全不搭边的味觉体验同时存在于青岛,大抵因为它们的根本上还是烙印着青岛的城市基因:像海一样包容自由,潇洒自在。”
就像青岛人歌里唱的那样:
Summer time 在青岛 summer time 心情好
Summer time 洗海澡 summer time 吃冰糕
Summer time 逛栈桥 summer time 打水漂
Summer time 在青岛 summer time 多美妙
青岛的夏天 快乐的时间
走遍了世界爱这里不变
打杯啤酒再来点儿海货
住在这个地方心情很舒畅
我的伙计们都和我一样
说到我的家乡哪也比不上
最爱青岛的夜,美的像童话一样不真实。
灯光点点,包裹着彩色的建筑,明明灭灭。
这样一座城,你没有办法不爱上它。
04
在青岛漫步,读一本《青岛往事》,看这座城的前世今生。
在书中,一字一句,看悠悠岁月,回望百年青岛。
1898年春天,大清国和德国在几张纸上签字画押,一部青岛城市史,就此开始。
10月12日,德皇威廉二世正式命名胶澳租借地的市区为青岛,并按照19世纪末欧洲最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来设计青岛。
八大关就是那时留下的别墅区,近百幢西式别墅庭院造型迥异,旅人到来,很难不为那样的外观感到沉醉。
梁思成和中国建筑学会的专家们对“青岛建筑中极为强烈的德意志民族风格和特征”进行了客观的评价,肯定青岛的早期建设“相当美丽”。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青岛在“道路尽头和转折点上都有良好的对景”,“火车站是广西路、兰山路尽端的对景”。
青岛,被梁思成认为是“山、海、建筑物相配合”的典范。
也许跟中国其它千年老城比起来,青岛底蕴差点儿,可殊不知,那里的近代人文史非常精彩,百余位历史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
那个时候的文人在青岛,“晴日去海滨游泳,雨时在室内读书谈天”。
大学路交叉的鱼山路,是青岛历史上文化名人故居最多的一条路。
当年的青岛,堪比那个年代的上海,无尽的故事被书写。
1930年春,作家梁实秋到青岛大学执教,4年里,他来来回回往返于北京和青岛。
他写:“青岛是一个好地方,背山面海,冬暖夏凉,有整洁宽敞的市容,有东亚最佳的浴场,最宜于家居。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1931年,29岁的沈从文也来到青岛,在国立青大担任教师。
青岛给予了沈从文无限的平静,他甚至写信邀请好友巴金来和他一起创作。
在青岛期间,他的作品产量惊人,直言“在青岛两年中,正是我一生中精力最旺盛,文字也比较成熟的时期。” (沈从文《致鲁海先生函》)
1926年,山东作家王统照决定把家搬到青岛居住,买了观海山西坡一亩多地。
于是他走出房门,就可以远看整个胶州湾和大半个市区,碧海蓝天,红瓦绿树。
下午,太阳光正射在院落里,夕阳西下,照得海水一片通红。
夜晚,城市静了下来,就可以听到夜潮的声音。
王统照还在书房外修了一座望海台,常常同朋友登台品茗、看海。
在他的访问者名单中,有闻一多、老舍、朱自清等知名文人……还有许多接踵而至的文学青年。
“这些虔诚的朝拜者经常在这里坐拥王统照,像围绕在鲁迅身边的上海激进青年一样。”
百年过去,如今的青岛,开放,自信,包容,有海的豪情,也有往事的云烟。
走在这里,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
它充满活力,也有无数的故事可以讲给你听。
05 去青岛推荐地
①做一次崂山缆车索道;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崂山,作为道教发祥地之一,早在战国后期就已成为享誉国内的“东海仙山”。在崂山索道上看青岛,你会忽然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爱青岛。
②走一走栈桥;
一道长长的栈桥深入海里,你走在上面,仿佛也走进了海里,这是青岛的独特和浪漫。尤其是夜晚,你能在栈桥上很近距离的听到海浪拍打的声音,一阵又一阵。
③看一看五四广场;
火红的《五月的风》雕塑坐落在广场之上,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钢质城市雕塑,那么刚劲有力,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新世纪青岛的地标。
④去奥帆中心看一看;
从五四广场沿着海岸线往前走一点,便是奥帆中心。青岛是中国帆船运动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的“帆船之都”。
⑤爬一爬信号山公园;
德国侵占青岛后,为指挥进出胶州湾的船只,在山顶部建信号发布台1处,每天悬挂各类信号标志,如今的山上遍植花草绿树,山巅3幢红色的蘑菇楼,宛如3柄火炬,视觉效果拉满。
⑥看一看青岛火车站;
青岛火车站,一座非常漂亮的火车站,一座看一眼一定会爱上的火车站,一座饱经沧桑的百年老站,有着标志性钟表塔楼,是胶济铁路的终点站。铁轨停止的前方,就是胶州湾宁静的前海。
⑦打卡青岛啤酒博物馆;
去青岛啤酒博物馆走一遭,那是国内唯一一家啤酒博物馆,里面有全息投影再现古老发酵工艺,在一旁的餐厅还能尝到啤酒味的面包,和原浆味的冰淇淋。
⑧花一个下午的时间,在八大关漫个步;
公主楼、蝴蝶楼、花石楼……在这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寻觅到更美的角落。异国腔调,万国建筑,不止是在上海曾经的法租界地区,青岛八大关的味道也毫不逊色。
这就是青岛
一座让人没办法不心动的城市
一定要在夏天去一次青岛
去看文艺的红墙与砖房
去感受它的百年人文过往
去哈啤酒,吃嘎啦
去看山,海,城,树
是如何完美的融为一体的
注:本文部分配图部分来自网络,侵删;其他配图来自图虫正规渠道购买,有授权证书,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图虫。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