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物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技人物  >  科技人物
陈士橹:矢志不渝航天情
发布时间:2021-06-23     作者:宋蕊 蒋云龙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

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献身航天科研教育,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天(6月22日)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我们一起缅怀这位老科学家、老党员矢志不渝的航天情。

陈士橹是我国著名飞行力学专家,1920年,出生在浙江东阳。年少时期,目睹了日军飞机轰炸家乡的惨烈,他便产生了“航空救国”想法并顺利考上了西南联大航空系。1956年,任教于华东航空学院的他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成为该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他创建的简捷计算 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被称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在我国超声速战机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9年,怀着坚定理想信念,陈士橹回国后选择来到陕西,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学教育的先河。

陈士橹的女儿陈清怡:“整天看他就是捧着个书,每天晚上都很晚,经常十一、二点是肯定的,要么备课,要么刻钢板,教材都是教师自己编写。”

20世纪60年代,受钱学森委派,陈士橹参与到我国刚起步的导弹研制中,扫除了飞行器液体晃动等一系列阻碍航天器发展的“拦路虎”。1964年前后,宇航工程专业面临被“撤并”,正是在陈士橹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让宇航工程系最终被保留下来,也保留下了我国航天教育与科研事业的“火种”。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第一代捆绑式火箭研制过程中,在没有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陈士橹带领团队经过一年半日以继夜的仿真验证,建立起动力学模型,最终达到设计指标要求。

2016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96岁的陈士橹心中依然装着航天事业,他将毕生积蓄100多万元全都捐给了学校,激励新时代的航天人心怀中国梦,奋力前行。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师孙冲:“他在90多岁的高龄仍然出入重点实验室,接着他的气动弹性理论的研究,我们能感受到他对航天事业的这种热爱。我们还是需要自力更生,不能依借于外国外或者其他的技术,攻克科研问题。”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博士生高戈:“作为一名西工大航天学院的博士生,要充分继承和发扬先生的精神之光,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将家国情怀融入个人奋斗中。现在,我们就是新一批的接力人,把前人手中的火种接过来,继续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