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浏览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浏览
陕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发布时间:2021-06-04     作者:高奇发 杜晓文 郑晓虎   来源:西部网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我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最紧迫的任务,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全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自从家门口建起了服装厂,咸阳市乾县大桥村村民杨文霞实现了就近上班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的愿望,日子过得很舒心。

咸阳市乾县城关街道大桥村村民杨文霞:“在门口也能挣钱,一个月也就是三千多,收小麦的时候回去收完,收完继续上班。”

杨文霞所在的大桥村曾是渭北“旱腰带”上的贫困村,近年来在脱贫政策扶持下,通过发展矮砧苹果和现代养殖业成功摘掉了贫困帽。为了给群众创造更多增收门路,村里专门引进了这家服装厂。

陕西熠熠耀弘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孙妙峰:“效益还可以,现在主要是用工方面就是稍微技工能欠缺一点,我和村里也商量了,就是从今年夏忙后能做一些培训。”

如今,许多和杨文霞情况相同的村民都选择在家门口的服装厂上班,作为村集体经济项目,厂里的部分收益还拿出来给脱贫户分红。

咸阳市乾县城关街道大桥村党支部书记王振祥:“原来就是群众寻活干,群众没有活干,这时群众有了厂子,咱剩余劳动力就可以在工厂打工,这两种产业可以互补。”

而在安康市紫阳县,特色产业和农旅融合的新发展模式也让昔日贫穷的山区发生了新变化。在红椿镇民利村,一场插秧体验活动吸引不少游客。

游客黄显芳:“感觉很有趣味性,让我们体会到粮食来之不易。”

今年,民利村把200多亩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经营,盘算着把村里的传统农业升级为特色产业。

安康市紫阳县红椿镇民利村村民刘际成:“现在以水稻套种养殖业,给我们老百姓带来很多的好处,又是泥鳅又是青蛙又是黄鳝,所以给我们百姓带来很好的种植观念。”

特色产业也让紫阳县焕古镇大连村的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今年,全村3000多亩茶园让九成群众都实现了持续增收.

安康市紫阳县焕古镇紫焕富硒茶厂生产厂长李治保:“一般农户最低就有8000元收入,最高有两万元钱,主要是给农户提供了增收的渠道。”

安康市紫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方先念:“我们将按照乡村振兴的总部署,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的培育一批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市场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的综合附加值的提升。”

今年以来,我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动群众参与度高、带动能力强的果业、奶山羊、设施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脱贫人口精准镶嵌在产业链上,持续推动群众增收。同时用足用好稳岗就业政策,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便群众就近就业,全面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