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西安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西安  >  人文西安
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学术解析——生产方式
发布时间:2023-05-19     作者:   来源: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   分享到:

根据半坡博物馆高强、张青在《姜寨史前聚落的经济类型》一文所示,姜寨史前聚落第一期文化至第五期文化时期的经济类型基本一致,而且农用工具所占的比重多达60%以上,总体而言是以农耕经济为主,其他经济为辅。

1.以农业为主:姜寨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其主要生产工具是比较精细的石器,遗址发现了一大批石斧、石铲、石锄、犁铧[huá]形石器,此外就是骨铲、骨锥、陶刮削器等农业生产工具。而且在第一期M163墓的随葬品的夹砂罐中发现了粮食“黍”的朽灰,在第二期遗址发现两处粮食遗存,经鉴定为黍(糜子),此前在半坡遗址发现大量的“粟”(谷子),说明当时关中地区种植的主要粮食除了粟,还有黍。同时还发现了一大批石磨盘、石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农业生产在当时人们的整个经济生活中已占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姜寨第一期遗留的泥土块上发现了耒耜的印痕,加上犁铧石器的投入和大量骨铲、骨锥、角铲、角锥的使用,说明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一个新的耕作阶段,“已经达到锄耕甚至犁耕的发展阶段”。

2.畜牧饲养业比较普遍:考古工作者在遗址的数百个灰坑中,发现了一大批各种动物的遗骸,以鹿、猪、羊、狗、梅花鹿较多,其他如鸡、兔、鱼、蚌、螺蛳等,其中以猪骨最多。在聚落内还发现饲养家畜的圈栏遗迹两处,栏内似有粪便堆积达数十厘米的厚度。另外还发现面积100多平方米的两片无栅栏设施的粪便堆积场地,究为何用,学界尚有争论,巩启明等先生认为是畜群的夜宿场所。因此而论,当时的家畜饲养业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3.狩猎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遗址中也发现有大批狩猎工具,如石镞、骨镞、石矛头、骨矛头等,石球、陶球也发现不少,鹿骨在发现的兽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说明当时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附近骊山上的斑鹿及其他动物。狩猎业在当时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差不多同农业一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4.捕鱼和采集作为补充:从出土的文物来看,鱼叉等发现较少,如第一期所出土的3811件工具中,仅发现骨鱼叉22件、石网坠2件;第二期所出土的516件工具中,仅发现骨鱼叉1件。说明姜寨的捕鱼业并不发达,但橡树籽和大量螺蛳壳和蚌壳的遗留显示采集经济尚有一定的地位。

5.手工制造相对发达:从出土文物看,石器打造、骨器制造、陶器烧造和编织纺织等是主要的手工业,精美的尖底瓶、细颈壶和人面鱼纹盆是最典型的手工制造作品。姜寨遗址除了发现石研棒、石臼以及完整的和能够复原的陶容器近千件和上百万片残陶片外,还发掘出大量石料、石器半成品、砥石、陶拍及陶窑窑址、制陶作坊基址等,表明了当时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制造相对发达。其中制陶业最为重要,姜寨第一期、第二期出土的2044件生活用具(其中一期939件,二期1105件)全部是陶器。姜寨第一期发现的3811件生产工具中陶器工具最多,计有2315件,占比60.74%;姜寨第二期发现的516件生产工具中陶器254件,占比49.22%。而且,在姜寨第二期中,发现新的陶器种类如陶连环、陶响器等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品的出现,说明陶器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姜寨聚落的经济形态,已经是以农业为主,以家畜饲养、狩猎、采集、器具制造为辅的综合性经济。

(来源:本文摘自西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三秦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的《西安文化遗产辑录》第二辑,主编:赵荣、李郁)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版权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分享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